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材料检测
抗菌性能检测

抗菌性能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09:58:04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抗菌性能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抗菌性能检测:科学评估材料抵抗微生物的能力

抗菌性能是指材料抑制其表面或内部微生物(主要是细菌)生长或繁殖的能力。这种性能对于保障人类健康、防止物品损坏、维持环境卫生至关重要,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、日用品、纺织品、建材、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。科学、准确地检测材料的抗菌性能,是评价其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。

核心检测原理

抗菌性能检测的核心在于比较抗菌材料与对照材料(通常为无抗菌性能的同类材料)在特定条件下接触微生物后的存活菌落数差异。通过计算抗菌率或抑菌率,量化材料的抗菌效果。其基础是微生物培养和菌落计数技术。

常用国际与国家标准方法

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标准主要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和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(ASTM),中国也有相应的国家标准(GB/T)。主要方法包括:

  1. 贴膜法 / 覆膜接触法 (如 ISO 22196, JIS Z 2801, GB/T 21551.2)

    • 原理: 将一定浓度的菌液均匀涂布在样品和对照样品的表面,覆盖薄膜确保菌液与样品充分接触。在规定的温度、湿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,洗脱回收存活的微生物,进行稀释、涂布平板培养,最后计数菌落形成单位(CFU)。
    • 适用: 硬质、表面平整、无渗透性的固体材料(如塑料、金属、陶瓷、玻璃等)。
    • 特点: 操作相对简便,结果直观,是评价表面抗菌性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  2. 振荡烧瓶法 / 浸渍法 (如 ISO 20743, AATCC 100, GB/T 20944.3)

    • 原理: 将样品浸入含有一定浓度菌液的烧瓶中,在恒温振荡器上振荡培养一定时间。振荡结束后,取菌液进行稀释、涂布平板培养计数。通过比较振荡前后或振荡后样品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变化,计算抑菌率。
    • 适用: 纺织品、无纺布、软质多孔材料、液体(如抗菌洗涤剂)等。
    • 特点: 适用于形状不规则或吸水性材料,能模拟一定的使用状态。
  3. 琼脂扩散法 (如 AATCC 147, ISO 20645)

    • 原理: 将样品直接贴附在已接种特定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,在适宜条件下培养。抗菌物质从样品中扩散到周围琼脂中,抑制接触区域及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,形成抑菌圈。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(宽度)来评价抗菌效果。
    • 适用: 初步筛选具有溶出性或扩散性抗菌成分的材料(如含抗菌剂的纤维、涂层)。
    • 特点: 操作简单快速,可用于定性或半定量评价,但结果易受材料厚度、成分扩散速率等因素影响,通常不用于精确量化抗菌率。
  4. 其他方法:

    • 吸收法 (如 ISO 20743): 适用于吸水性材料,菌液定量接种到样品上,培养后洗脱计数。
    • 转移法 (如 ISO 20743): 评价材料表面抗菌剂转移至其他表面的能力。
    • 真菌检测方法: 针对霉菌和酵母菌,有特定的标准(如 ISO 16869, ASTM G21)。
 

关键检测要素

  1. 测试菌种: 选择具有代表性、对环境抵抗力强、与产品预期用途相关的菌株。常见测试菌包括:
    • 革兰氏阳性菌: 金黄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 - 代表皮肤及伤口感染常见菌。
    • 革兰氏阴性菌: 大肠埃希氏菌(Escherichia coli) - 代表肠道及环境污染常见菌。
    • 根据产品用途,还可能测试肺炎克雷伯菌(Klebsiella pneumoniae)、铜绿假单胞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、肠球菌(Enterococcus faecalis)、白色念珠菌(Candida albicans)、黑曲霉(Aspergillus niger)等。
  2. 菌液浓度: 需精确控制初始接种的菌液浓度(通常为10^4 – 10^6 CFU/mL),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重现性。
  3. 接触时间与培养条件: 根据标准规定,严格控制样品与微生物的接触时间(如24小时)以及培养温度(通常为35-37°C)和湿度(如>90% RH)。
  4. 对照设置: 必须设置合适的阴性对照(通常为无抗菌性能的相同材料或标准空白样品)和阳性对照(验证菌种活力和培养基有效性)。
  5. 结果计算:
    • 抗菌率/抑菌率: 最常用的量化指标。
      抗菌率 (%) = [(对照样品平均存活菌数 - 抗菌样品平均存活菌数) / 对照样品平均存活菌数] × 100%
    • 抗菌活性值 (R值): (ISO 22196等标准中常用)。
      R = Ut - At
      • Ut:对照样品在接触时间t后的菌数对数值。
      • At:抗菌样品在接触时间t后的菌数对数值。
      • R ≥ 2.0 通常认为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。
    • 抗菌效果值: 某些标准使用抗菌效果值(如F值),其意义与R值类似。
    • 抑菌圈宽度: (琼脂扩散法)。
 

抗菌性能检测的意义与应用

  1. 产品研发与改进: 指导企业开发、筛选和优化具有抗菌功能的新材料、新工艺。
  2. 质量控制与合规性: 确保生产批次产品的抗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、企业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。
  3. 市场宣传与消费者信任: 提供客观、第三方验证的数据,支撑产品的抗菌功效宣传,增强消费者信心。(注意:宣传需严谨,基于标准测试结果,避免夸大)
  4. 公共卫生与安全保障: 在医疗、食品、公共场所等领域,有效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传播,降低感染风险。
  5. 标准制定与法规依据: 为行业标准、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数据基础,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依据。
 

重要注意事项

  • 标准方法选择: 必须根据被测材料的性质(材质、形态、用途)选择最合适的、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,不同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。
  • 结果解读: 抗菌性能的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(如菌种、接种量、培养条件、样品处理等),需在报告中标明具体测试条件和方法标准。结果通常是特定条件下的实验室数据,实际使用效果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。
  • 抗菌不等于杀菌或消毒: 抗菌性能通常指抑制或减少微生物生长,不一定能完全杀灭所有微生物。
  • 安全性与耐久性: 评价抗菌材料时,除了抗菌效果,还需关注其生物安全性(对人体无害)和抗菌效果的持久性(耐洗涤、耐磨损等)。
 

结论

抗菌性能检测是一门严谨的实验科学,依赖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、规范的微生物学技术和精确的数据分析。通过科学的检测,我们能够客观、准确地评估各类材料的抗菌能力,为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质量控制、市场推广以及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。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正确解读结果,是获取可靠抗菌性能数据的关键。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,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检测热点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最新检测
联系我们
联系中析研究所
  • 服务热线:400-635-0567
  • 投诉电话:010-82491398
  • 企业邮箱:010@yjsyi.com
  •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
  • 山东分部: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
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
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
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
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
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
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
中析研究所
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| 京ICP备15067471号-33
-->